生活中的经典句子语录集中地-爱特加

生活中的经典句子语录集中地-爱特加

包拯关于廉洁的名言-通用55句

59

包拯关于廉洁的名言

1、包拯(又称包龙,公元999年-公元1062年),字希仁,庐州合肥(今安徽合肥肥东人),北宋名臣,刚正不阿的杰出清官代表,民间称其为“包青天”。

2、廉洁奉公:形容为官者廉洁自律,忠诚地履行职责,不谋取私利。

3、通过“改革史治”体现了刚正严峻

4、包公即包拯(公元999-1062年),字希仁,庐州合肥(今安徽合肥市)人,父亲包仪,曾任朝散大夫,死后追赠刑部侍郎。包公少年时便以孝而闻名,性直敦厚。在宋仁宗天圣五年,即公元1027年中了进士,当时28岁。先任大理寺评事,后来出任建昌(今江西永修)知县,因为父母年老不愿随他到他乡去,包公便马上辞去了官职,回家照顾父母。他的孝心受到了官吏们的叫口称颂。

5、劝止食盐专卖法

6、在公元1062年,包公病到了府衙,不久便与世长辞,享年六十四岁(虚岁,中国古代及现在民间的习惯)。朝廷追封为礼部尚书,并赠谥号为"孝肃",即孝道和铁面无私。由于包公一生为官正直无私,百姓称他为包青天,包老爷,士大夫们则尊为包公。

7、每段一个:

8、通过“出使契丹”体现了不辱使命

9、在公元1042年,宋仁宗实行食盐官营专卖制度,出现了很多的弊端。由于工作非常辛苦,食盐极为沉重,致使很多的差役、士兵、牲畜都不堪重负,人则逃亡他乡,牲畜累得常常倒地而亡。食盐供应成了一个无法解决的难题,这也影响了人民生活。

10、通过“智断牛舌案”体现了聪明机智

11、公正严明:形容为官者处理事务时公正无私,严格按法律办事,不受个人情感影响。

12、包公为了解决这个难题,专门去了陕西的解州(今山西运城)考察民情,并及时上奏朝廷,请求废止官营专卖制度,让商贩们自由经营,国家可以收税增加收入,这样就可以双方获利,百姓也方便。

13、转运使的职务在地方上也是很高的,仁宗并没有极力打击他,只是让他离开京城。因为这次所加的龙阁直学士的虚衔,所以后来的人们就称他为"包龙"。

14、廉洁的定义

15、包拯出任公职时,廉洁公正,铁面无私,一心为民,介于此我们可以用罗汉松形容包拯的廉洁自律,又可以用龙骨花来形容包拯的刚正不阿,威武霸气,这也正契合龙骨花的花语。

16、包公的声名流传极远,在世时已到了塞外,根据《甲申杂记》的记载,西羌的于龙呵在归顺宋朝后,对宋神宗说:"我平生最仰慕包公,他是朝廷的忠臣,我现在既然已经归顺汉族朝廷,就请求陛下赐我姓包吧。"神宗很高兴,于是赐他姓名"包顺"。"顺"即归顺。

17、包拯,即宋朝的包公。"999年~1062年"。庐州合肥人,今属安徽。曾任龙阁直学士,又称包龙。在知掌管开封府时,执法严峻,不畏权贵,一视如仁。他的事迹被历代老百姓称颂,他的故事一直流传至今。

18、大忠之勇,包拯有超乎常人的勇气,有身份,有权力的人,只要犯了法律,包拯定然要坚持到底,即使是太后,即使是太子,甚至皇帝,为什么他有这种勇气,因为他无私,他忠于江山社稷,并不单单是忠于君王,正因为他全是为了江山和睦,他的勇气才会被仁宗认可并接受。

19、通过“待人接物”体现了克己奉公我上课做了笔记

20、以民为贵开仓放粮

21、包拯性情严峻刚正,憎恶办事小吏苟杂刻薄,务求忠诚厚道,虽然非常憎恨厌恶,但从来没有不施行忠恕之道的。他跟人交往不随意附和,不以巧言令色取悦人,平常没有私人信件,连朋友、亲戚都断绝

22、东汉著名学者王逸在《楚辞·章句》中注释说:“不受曰廉,不污曰洁”,也就是说,不接受他人的馈赠的钱财礼物,不让自己清白的人品受到玷污,就是廉洁。

23、首先讲包拯是个孝子,包拯做官后,回家探亲,到了复任的日子,父母不希望他离去,他便辞了官,在家赡养父母,等到父母相继去世后,还守孝三年,才在当地百姓的劝说下,重新赴京。皇帝认为一个人如果孝父母的话肯定也会忠君王,所以重新起用包拯。

24、来往。虽然地位高贵,穿的衣服、用的器物、吃的饮食跟当百姓时一样。曾著家训:“后世子孙仕安者有犯赃滥者,不得放归本家;亡殁之后,不得葬于大茔之中。不从吾者,非吾子孙。仰珙刊石,竖于堂层东壁,以诏后世。”时人也称其“有凛然不可夺之节”,“有所关白,喜面折辱人”,据此可见,包拯的为人已清正刚直得近乎执拗,甚至还有些不近人情,然而,这也正是他与一些庸吏的根本不同。

25、廉者之威,在开封这么一个鱼龙混杂的地方做府尹,如果换做别人,即使是普通小民都不敢轻易得罪,谁知道后面有没有什么深厚的背景呢。但包拯不同,他不怒自威,刚而不愎,上至天子,下至朝臣,没一个不怕他的。包拯自己一生从未做过亏心事,而百姓呢,对于这样一个公正的官员,他们也是发自内心的尊敬。

26、包拯平生整治吏治、注重生产、巩固国防、举贤任能、为民请命,颇有政绩,是中国历史上的名臣,杰出的清官代表。包拯之名,成为清廉的象征。

27、名声千古

28、包公无私流芳百世

29、执法如山:形容为官者执法严格,不徇私枉法,坚持原则。

30、大公无私:形容为官者公正无私,不为个人利益所动摇,不偏袒亲友,一视同仁。

包拯关于廉洁的名言

31、两袖清风:形容为官者清贫廉洁,没有贪污受贿,没有私利可。

32、执法严峻:只要是有犯法的,都要严格执法量刑,不分身份高低。不畏权贵:体现在对犯法者不论是皇亲国戚、达官贵人都敢治罪。一视同仁:对自己亲侄子犯了重罪,一样执行死刑。所以,老百姓叫他包青天。

33、通过“不贪贡砚”体现了清正廉洁

34、几年后,父母相继辞世,包公这才重新踏入仕途。这也是在乡亲们的苦苦劝说下才去的。在封建社会,如果父母只有一个儿子,那么这个儿子不能扔下父母不管,只顾自己去外地做官。这是违背封建法律规定的。一般情况下,父母为了儿子的前程,都会跟随去的。或者儿子和本家族的其他人规劝。父母不愿意随儿子去做官的地方养老,这在封建时代是很少见的,因为这意味着儿子要遵守封建礼教的约束--辞去官职照料自己。历史书上并没有说明具体原因,可能是父母有病,无法承受路上的颠簸,包公这才辞去了官职。

35、包拯是历史上有名的清官,与“清官”相关的词语有:

36、明察秋毫:形容为官者观察细致入微,对细微之处都能明察秋毫,能发现并处理问题。

37、在公元1052年,包公因为弹劾外戚张尧佐而触犯了仁宗,让他离开京城去任河北督转运使,加龙阁直学士的虚衔。宋代的官制和其他朝代有很大的区别,有"官"、"职"、"差遣"之分,历史上称为"差遣制"。其中官名只表示官位和俸禄的高低,叫做正官、寄禄官,简称为官。其他一些文官还有学士、直阁等头衔,是一种荣誉称号,叫做"贴职",简称为"职"。而担任的实际职务叫做"差遣"或"职事",有实际权力。但是前边还要加上"判"、"知"等限制词,表示你的官职也是暂时的,随时可以撤换,这是宋朝加强中央集权的表现。如"知县"就是临时让你做县长官的意思。如果官员没有"职",就是吃国家闲饭的人。所以宋朝官员太多,造成了很大的弊端。加上军队数量大,军费开支多。官多、兵多,造成了宋朝的贫、弱,所以宋朝和辽、西夏、金的对抗一直处于下风。

38、克己奉公:形容为官者严格要求自己,一心为公,尽心尽力地履行职责。

39、为了父母辞官职

40、铁面无私:形容公正严明,不畏权势,不徇私情。

41、包拯雕塑

42、在包公担任三司户部副使时,常常不辞辛劳,深入下层体察民情,救民于水火之中。江南地区有一次发生了旱灾,百姓们饥饿得难以生活,包公了解到情况后,立即下令开仓放粮救济,以解燃眉之急。如果按照当时的惯例,开仓放粮是件大事,必须事先请示皇帝,等批准以后才能打开粮仓救济百姓。但当时情况紧急,如果将文书送到京城,再等待批示下来,要等上几个月的时间,到时候百姓不知要饿死多少人。所以,包公一边派人急奏朝廷,一边就果断地开始放粮了,终于使很多百姓免于灾难。

43、这次离京后四年,包公又被调回了京城,任开封府的知府。这是个很重要的职位,相当于现在北京市的市长,在整个国家中的地位是很显要的。在这个位置上,包公为了表示对皇帝向南而坐的尊重,在升堂办公时他就向着北面坐着,所以,后来的戏词中便有了一句"包龙倒坐南衙开封府"。后来,包公又任右谏议大夫、三司使,最高的官职是枢密副使,是主管军事事务的副职,相当于副宰相。

44、还有一次,江淮大地的人民大范围受灾,百姓已缺粮断炊,而地方的官吏们为了虚报政绩、讨好上级,以利升迁,便隐瞒了灾情,置人民生命于不顾。不仅如此,还反过来逼迫百姓们交粮卖米。包公了解到灾情后,就给皇帝写下了《请救济江淮灾民疏》,要求立即纠正不法官员误国害民的行为,并予严惩。皇帝采纳了他的建议。从此,包公被江淮人民称为"再生父母"。现在仍然在上海地区上演的戏剧《陈州放粮》就是根据这件事编写而成的,并非凭空设想。

45、廉洁,最早出现在战国时期伟大的诗人屈原的《楚辞·招魂》中:“朕幼清以廉洁兮,身服义尔未沫。”

46、包公先任天长(今属安徽)知县,后又升为端州(今广东肇庆)知州。两任满后,他刚正清廉的英名已经传遍天下,因此调到了京城,任殿中丞,后来又历任监察御史、三司户部副使、天章阁待制(所以后人称他为"包待制")、知谏院,还曾多次任地方官,如转运使。

47、廉洁的故事

48、廉洁的定义;如今社会廉洁的意义;对于廉洁是如何要求的;与廉洁有关的名言警句、名人故事等等。

49、不管情况如何,包公能主动地辞去官职,还是说明他并不是那种迷恋官场的人。对父母的孝敬也堪为当今一些素质底下的人的表率。以前的故事讲的最多的是包公的铁面无私,把包公孝敬父母的事情给忽视了。

50、刚正不阿:形容为官者刚强正直,不屈从于权势,不屈服于不义之事。

51、包公去世后,宋仁宗亲自率领百官吊唁,还派专使护送灵柩回到合肥,安葬在合肥城东五十里的大兴集,现在的包公祠有一副对联:"理冤狱,关节不通,自是阎罗气象。赈灾黎,慈善无量,依然菩萨心肠。"总结了包公无私爱民的品格。

52、倒坐开封府

53、仁宗采纳了包公的建议。施行新的食盐通商法后,国家的收入不但没有减少,还增加了很多,人民也不再为吃盐而犯愁了。稍后的北宋政治家、科学家沈括也对此制度赞叹道:"行之几十年,至今以为利。"

54、清正廉明:形容为官者品行端正、廉洁奉公,不为私利所诱惑,不滥用职权。

55、羊续悬鱼、杨震暮夜拒金、一钱太守、以廉为宝、陶母退鱼、吴隐之不惧饮贪泉、包拯《诫廉家训》、一贫如此、曾子杀猪、晏婴一裘、两袖清风的于谦、不私一钱、手好不钱、的衣服、马寅初拒贿、廉洁的孔繁森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