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中的经典句子语录集中地-爱特加

生活中的经典句子语录集中地-爱特加

对古代未成年的男生,女生分别怎么称呼啊优选

59

1、总之,在古代中国,对不同品质、贵族与庶民、年龄等等不同属性的男性,都有不同的称呼方式,其中的字眼也曾在各个时期出现过变化和演变。

2、从心之年:70岁。

3、女的是姑娘,男的是先生吧

4、加冠:指男子20岁。古时男子20岁行加冠礼,表示已成年。

5、初升的婴儿。颜师古注:“赤字,言其新生未有眉发,其色赤。”小孩子刚生下来的时候都是红颜色的,没有眉毛,也没有头发。

6、始室:30岁。

7、古代男子二十岁行加冠礼,表示成年。

8、襁褓:(音qiǎngbǎo),本意是指包裹婴儿的被子和带子,后来指未满周岁的婴儿。

9、古代指女子十二岁的年龄。

10、半百、知天命、知命之年:50岁。

11、金钗之年:女孩十二岁。

12、舞象之年:少年15~20岁。

13、耆:古称60岁的人为“耆”。

14、及笄:指女子15岁。

15、及笄:年满15岁,笄[jī],本来是指古代束发用的簪子。古代女子一般到15岁以后,就把头发盘起来,并用簪子绾住,表示已经成年。

16、母亲——令堂、令慈

17、玉女:指仙女。亦指美女,也用作对他人之女的敬称。

18、士:是中国封建社会中,非贵族出身,但有文化修养和善于为政的士人的尊称。

19、妻子——令正

20、娇娃:也作娇娘。指美丽的少女。

21、总角:八九岁至十三四岁的少年。

22、古代人一般叫稚子或者是幼子,孩童。

23、兄弟——令兄、令弟

24、豆蔻:指女子十三岁。

25、黄口:十岁以下。

26、古代小女孩亲切的称呼就是我家乖乖,小心肝等等

27、古代小孩根据年龄,常见的称呼如下:

28、耋:七八十岁的年纪,泛指老年。如:耄耋之年。

29、别人家——府上、尊府

30、豆蔻是十三四岁至十五六岁(豆蔻是一种初夏开花的植物,初夏还不是盛夏,比喻人还未成年,故称未成年的少年时代为“豆蔻年华”)。

31、年满20岁的男子,这时行冠礼,戴上表示成年的帽子,以示成年,但是体犹未壮,还比较年少,故称“弱冠”。

32、高龄:敬辞,称老人的年龄,多指60岁以上。

33、母亲——家慈、家母、萱堂

34、及笄[jī]:指女子15岁。

35、总角:指8岁。古代幼童把垂发扎成两结于头顶把头发扎成髻,形状如角,因而也用“总角”来代指人的幼童阶段。

36、女孩13岁,这个称谓当今比较常见啦,属于一个女孩最鲜嫩的年纪。豆蔻年华,源于唐代诗人杜牧的《赠别》诗。他用早春二月枝头含苞待放的豆蔻花来比拟体态轻盈、芳龄十三的少女,这一千古妙喻一直流传至今。

37、儿子——令郎

38、妻子——拙荆、贱内

39、指60岁的时候,花甲一词出自中国古代历法,以六十年为一循环,一循环称为一甲子,又因干支名号繁多且相互交错,又称“花甲”。

40、公子:原本是对封建贵族子嗣的称呼,后来也开始用于尊称有学问和品德高尚的年轻人。

41、笄,本来是指古代束发用的髻子。古代女子一般到15岁以后,就把头发盘起来,并用簪子插住,表示已经成年。及笄:指女子十五岁。

42、桃李年华

43、古人一般是16岁成年的,这之前直称名字,因为小孩子之间没那么拘谨

44、弱冠:古人20岁行冠礼,以示成年,但体犹未壮,故称“弱冠”。

45、克壮:正当壮年,古代30岁为壮。

46、淑女:指温和善良美好的女子。

47、孔子曰“吾十五有忠于学,三十而立,四十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耳顺,七十从心所欲。”耳顺之年就是60岁。

48、古代对男子的称呼有相公,官人,郎君,公子,卿。

49、亲戚——令亲

50、桃李年华:女子20岁。

51、艾:50岁。

52、豆蔻:指十三四岁的少女。豆蔻是一种初夏开花的植物,初夏还不是盛夏,比喻人还未成年,故称未成年的少年时代为“豆蔻年华”。

53、小姑娘,小丫头,小娃娃,小奶娃

54、本是植物名字,指代十三四岁少女,唐代杜牧《赠别》“娉娉袅袅十三余⑴,豆蔻梢头二月初。”豆蔻年华就是对十三四岁少女时代的称谓。

55、父母——高堂、双亲、椿萱

56、女孩16岁。碧玉二字出自唐·李群玉《醉后赠冯姬》诗:“桂影浅拂梁家熏,瓜字初分碧玉年。”这个年龄同样也是女孩的黄金年龄。

57、女儿——小女

58、儿子——小子、犬子

59、君子:君子一词最早指的是有学识而且道德高尚的人,后被广泛推广成为一种对有品德之士的尊称。

60、学生——高足

61、豆蔻:指女子十三四岁至十五六岁(豆蔻是一种初夏开花的植物,初夏还不是盛夏,比喻人还未成年,故称未成年的少年时代为“豆蔻年华”)。

62、六九年:即54岁。老年耳顺、耳顺之年、花甲之年:均指60岁。

63、本来指雏鸟的嘴,借指儿童。《淮南子》“古之伐国,不杀黄口,不获二毛。”

64、幼学:10岁。《礼记·曲礼上》:“人生十年曰幼学。”

65、朝枚之年、朝枝之年:均指八九十岁。伞寿:80岁寿辰。因伞字的草体形似八十,故称“伞寿”。中寿:指80岁以上。米寿:指88岁。因米字拆开好似八十八,故借指88岁。上寿:90岁为上寿。白寿:指99岁,百少一为99,故借指99岁。期颐:指百岁高寿。茶寿:指108岁。茶字上面廿,下面为八十八,二者相加得108岁。双稀、双庆:140岁。

66、童子:是指未成年的男孩子,也用于尊称年轻出色而富有才华的人物,如“少年天才”。

67、下寿:古人以60为下寿,指60岁以上。还历寿:61岁的寿辰。

68、同学——同窗

69、花信年华:女子24岁。

70、豆蔻年华

71、碧玉年华,破瓜年华

72、父亲——令尊、令严

73、现在人们说年龄都是很直接的1岁、10岁、40岁简单明了却貌似少了一点“韵味”那么古人对于年龄又是如何称谓呢?有些称谓现在还能听到但有些已经很少有人知道幼年度:小儿初生之时。

74、二八:16岁。

75、女孩12岁。属于女孩告别童年,正式进入青春期的象征。

76、牙牙:象声词,婴儿学语的声音,指1岁。

77、二、古代对自己的谦称

78、赤子、襁褓:未满周岁的婴儿。

79、破瓜、碧玉年华:女子16岁。

80、花信之年

81、古稀之年

82、男子十五岁。到了十五岁,男子要把原先的总角解散,扎成一束。

83、古代中国的男人有许多称呼,以下是其中一些:

84、岁:牙牙,象声词,婴儿学语的声音。袁枚《祭妹文》:“两女牙牙,生汝死后,才周晬耳。”2岁:孩提,指初知发笑尚在襁褓中的幼儿。韩愈诗中就有“两家各生子,提孩巧相如”句。8岁:总角,古代幼童把垂发扎成两结于头顶把头发扎成髻,形状如角,因而也用“总角”来代指人的幼童阶段。9岁:九龄,为九岁,指数之年:儿童九岁。10岁:幼学,十岁。《礼记.曲礼上》:“人生十年曰幼,学。”因为古代文字无标点,人们就截取“幼学”二字作为十岁代称。也称外傅之年。12岁:金钗之年,女孩十二岁。13岁:豆蔻,指女子十三四岁。豆蔻是一种初夏开花的植物,初夏还不是盛夏,比喻人还未成年,故称未成年的少年时代为“豆蔻年华”。15岁:及笄,笄,本来是指古代束发用的簪子。古代女子一般到15岁以后,就把头发盘起来,并用簪子绾住,表示已经成年;所以及笄指女子十五岁。束发,古人以十五岁为成童之年,把头发束起来盘在头顶。故束发是男子十五岁。16岁:二八,为十六岁。古文人把瓜拆分为两个八字以纪年。20岁:加冠,指二十岁。古时男子二十岁行加冠礼,表示已成年。加冠:指男子二十岁(又“弱冠”)。弱冠是男子二十岁。桃李年华是女子二十岁。24岁:花信年华,女子二十四岁。30岁:而立,孔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所以后代称30岁为“而立之年”。半老徐娘:女子三十岁。40岁:不惑(不惑之年)。50岁:艾,古称五十岁的人为“艾”。《礼记·曲礼上》:“五十曰艾。”艾称年老的;半百、知天命、知命之年:知命之年,指五十岁。54岁:六九年,即五十四岁。60岁:耳顺、耳顺之年、还历之年、花甲之年均指60岁。花甲:天干地支配合用来纪年,从甲起,六十年成一周,错综搭配,六十年周而复始。因此称六十岁为花甲。61岁:还历寿,61岁的寿辰。由于按干支纪年法,60年为一轮,61岁正是新一轮重新算起的时候,故称“还历”。70岁:古稀,古代人活到70岁,也就很不容易了。杜甫有诗曰:“酒债寻常行处有,人生七十古来稀。”后人就多依此诗,称70岁为“古稀之年”。77岁:喜寿,77岁,草书喜字似“七十七”,故特代指77岁。80岁:伞寿,80岁寿辰。因“伞”字的草体形似“八十”,故称“伞寿”。88岁:米寿,88岁。因米字拆开好似八十八,故借指88岁。此外,还含有年事虽高,但食欲旺盛之意。90岁:上寿,九十为上寿。99岁:白寿,指九十九岁,百少一为九十九,故借指99岁。100岁:期颐:指百岁高寿。上寿,百岁;期颐之年,指百岁。108岁:茶寿,指108岁。茶字上面廿,下面为八十八,二者相加得108岁。140岁:双稀、双庆,一百四十岁。

85、社会发展到今天,人们对年龄的称谓可以说是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古人对年龄的称谓生动形象,从刚出生的婴儿到百岁老人,不同的阶段对应有不同的称谓,而且男女的称谓也有区别。古人对年龄的称谓很美,可是现在已经有很少人知道这些称谓了。不免让人遗憾。

86、《礼记·内则》:“三十而有室,始理男事”。

87、牙牙:指1岁,象声词,婴儿学语的声音。如牙牙学语,因亦指小孩过程子开始学话。

88、千金:旧称别人的女儿,含有尊贵之意。

89、垂髫是三四岁至八九岁的儿童(髫,古代儿童头上下垂的短发)。

90、一、古代对对方的尊称

91、黄口:10岁以下。

92、青年成童:15或15稍上的年岁。

93、妻父——丈人、岳丈、泰山

94、垂髫:(音chuítiáo)指三四岁至八九岁的儿童。古时儿童不束发,头发下垂,因以"垂髫"指儿童。

95、度:小儿初生之时。

96、少年金钗之年:女孩12岁。

97、半老徐娘:女子30岁。

98、九龄:9岁。指数之年:9岁。

99、指数之年:儿童9岁。

100、舞象之年:少年15至20岁。二八:为16岁。

101、始龀、髫年:女孩七岁。

102、龆龀:(音tiáochèn)原意指儿童换齿之时,即指七、八岁的儿童。唐代诗人白居易在《欢儿戏》中写道:"龆齓七八岁,绮纨三四儿。"

103、而立(而立之年):30岁。

104、兄弟——家兄、舍弟

105、金钗:女子十二岁。

106、八十八的雅称。因“米”字拆开,其上下各是八,中间是十,可以读作八十八,故名。(这里和大家分享一个谜语“八十八个人,挂成八卦阵,如果没有它,大家活不成”)

107、耄耋之年

108、花信年华:女子24岁。而立(而立之年):30岁,因为《论语》有言,“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

109、姐妹——舍姐、舍妹

110、耳顺之年

111、孩提:指初知发笑尚在襁褓中的幼儿,指2—3岁的儿童。

112、古稀:古代人活到70岁,也就很不容易了。悬车之年、杖围之年:均指70岁。

113、志学之年:15岁。

114、指生日之时,出自《离骚》“|皇览揆余初度,肇锡余以嘉名”,后成生日为初度。

115、女儿——令爱(嫒)

116、总角是八九岁至十三四岁的少年(古代儿童将头发分作左右两半,在头顶各扎成一个结,形如两个羊角,故称“总角”)。

117、九十九岁的雅称,因“百”字去掉上边的一是“白”字,“百”数去一为九十九,故雅称九十九岁为“白寿”。

118、舞勺之年:少年十三至十五岁。

119、女孩15岁。这也是一个很重要的年龄段哦。代表女孩已长成人,可以出嫁啦!笄:是簪子的意思。及笄则是插上簪子。古时女子十五岁时许配的,当年就束发戴上簪子;未许配的,二十岁时束发戴上簪子。

120、舞夕之年:少年13至15岁。

121、《礼记·曲礼上》:“五十曰艾。”

122、孩提:指二三岁的幼儿。

123、指八九十岁,年纪十分大的时候。

124、中国古代不直接叫别人的名是出于尊重,但对于已经公开争斗的敌人自然就不要这么客气了。比如在蜀汉与东吴结盟所写的起誓文书中,就直接叫曹操的名。女皇武则天更厉害,不仅直接叫名,还给敌人改名字,比如将叛军首领李尽忠改成为“李尽灭”

125、女子24岁。花信,开花时期。出自于范成大的《元夕后连阴》:谁能腰鼓催花信,快打扬州百面雷。

126、孩提:指2—3岁的儿童。初知发笑尚在襁褓中的幼儿。也有写作“孩提包”或“提孩”的。

127、志学之年:孔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

128、始龀:男孩8岁,女孩7岁。根据生理状况,男孩8岁、女孩7岁换牙,脱去乳齿,长出恒牙,这时叫“龀”,“龆年”或“髫年”。

129、汤饼之期:指婴儿出生三日。旧俗小儿出生三日,设筵招待亲友谓之“汤饼筵”,也作“汤饼宴”、“汤饼会”。

130、古代对男子的称呼有汝、尔、子、而、公、君、先生、足下、陛下、阁下、执事、左右、大王、大夫、将军、公子、匹夫、汉子、郎、良人、须眉等。针对不同的对象,

131、大丈夫:大丈夫一词代表了一个男人应具有的品质和形象,他应当是刚强、正直、高贵、勇敢和有担当的代表。

132、女子20岁。桃李:比喻人的青春年少。可见这个年龄正是青春飞扬之时。语出明徐渭《又启严公》:“誓将收桑榆之效,以毋贻桃李之羞,一雪此言,庶酬雅志。”

133、外傅之年:儿童10岁。

134、幼儿时期,颜师古注:“婴儿始孩,人所提挈,故曰孩提也,孩者,小儿笑也。”

135、喜寿:指77岁,草书喜字似七十七,故特代指77岁。

136、十六岁,谓正当青春年少,多言女子。南朝陈徐陵《杂曲》:“二八年时不忧度,房边得宠谁相妬。”

137、汤饼之期:指婴儿出生3日。

138、自己家——寒舍、舍下、草堂

139、古代未成年的人把头发扎成髻。指童年时期,《诗经》“总角之宴,言笑晏晏。”

140、老师——恩师、夫子

141、学生——门生、受业

142、金钗之年:女孩12岁。

143、度:指0岁,小儿初生之时。

144、父亲——家严、家父、椿庭

145、姐妹——令姐、令妹

146、学校——寒窗、鸡窗

147、及笄(ji)之年

148、指70岁的时候,杜甫有诗曰,“酒债寻常行处有,人生七十古来稀。”古时候生活条件差,活到七十岁的人很少。

149、赤子:初生的婴儿。

150、金钗之年

151、除了以上称呼之外,女子在不同年岁有不同说法,如下:

152、中年不惑(不惑之年):40岁为“不惑之年”。

153、古人的智慧博大精深,了解了古人对不同年龄的称谓,不禁感叹古人智慧之美。作为一名中国人对祖国博大精深的文化深感自豪与自信。现在的年轻人,在工作之余真应该读一些关于历史文化的书籍,不仅丰富自己的知识和内涵,也是读祖国文化的一种继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