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中的经典句子语录集中地-爱特加

生活中的经典句子语录集中地-爱特加

中庸中坚持经典句子精选36句

59

1、翻译:君子在没有人看到的地方,更是小心谨慎。在没有人听到的地方,更是恐惧害怕。最隐暗的地方,也是最容易被发现的处所,最微细的事物,也是最容易显露的,因此君子在一个人独处的时候,更要特别谨慎。

2、这些句子都表达了《中庸》中天人合一的思想,强调人与天道、人与自然的和谐统一。

3、中庸是一部儒家经典的书名、是子思子所作。章句是指对中庸一书经文的注琉。程子是指宋朝程顾程夫子。日指的是程顾夫子对经文的注解。这句话的意思是,在中庸一书的经文注解中,程颐夫子对经文的解释或注疏的意思。仅供参考。

4、"天命之谓性,率性之谓道,修道之谓教。"这句话表明了天命是人性的根源,遵循天性就是遵循道,而教育的目的就是修养道。这里强调了人与天道的紧密联系。

5、"唯天下至诚,为能尽其性;能尽人之性,则能尽物之性;能尽物之性,则可以赞天地之化育;可以赞天地之化育,则可以与天地参矣。"这句话强调了只有至诚之人才能充分发挥自己的天性,进而发挥万物的天性,达到与天地相和谐的境界。

6、天人合一的真实含义是合一于至诚、至善,达到“致中和,天地位焉,万物育焉”、“唯天下至诚,为能尽其性。

7、所谓“人心惟危,道心惟微,惟精惟一,允执厥中”,说的就是人心是自私的,都有自我的本性。私心使得自我做出自私的抉择,从而导致自私自利与罪恶。

8、这句话的意思是:

9、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

10、中国传统哲学的代表之一《中庸》认为人的本心自在,不必外求。而圣人之学,大都从自己的悟性感受中来。人的功夫修养的关键在于存养本心,使得本心不被不正当的欲望所干扰或影响。

11、翻译:上天所赋予人的本质特性叫做本性(天性),遵循着本性以做人处事叫做道,圣人的教化,就是遵循本性,来修正过与不及的差别现象,使一切事物皆能合于正道,这称之为教化。这个正道,是片刻也不能够离开的,如果可以离开,就不是正道了

12、凡事豫则立,不豫则废。

13、不患人之不己知,患不知人也。

14、——《中庸》

15、《中庸》中描写天人合一的句子如下:

16、《中庸》指出,私则胶胶扰扰,自不能安;道心善心也,乃本然之心,微妙而难见也。此乃心之定体,一则不杂,精则不差,此乃下功夫处,有定体,有用工,然后能允执其中也。

17、学如不及,犹恐失之。

18、天命之谓性,率性之谓道,修道之谓教。道也者,不可须臾离也;可离,非道也。

19、好学近乎知,力行近乎仁,知耻近乎勇。

20、儒学大家董仲舒认为做人要有正气正义之心,不可为了利益,忘记本心。做人要明白其中的道理,而不可贪婪成功。

21、“中庸虽愚必明”这个句子中的活用用法为:“明”,形容词的使动用法,译为“使……聪明”。使动用法是文言文词类活用中很常见的用法,其用法常常表现为“使后面的宾语怎么样”,有很强的动作使令性,动词和形容词常常会有使动用法,如“项伯,臣活之”中的“活”,即为动词的使动用法,译为“使……活”,再如“舞幽壑之潜蛟,泣孤舟之嫠妇”中的“舞”“泣”,均为使动用法。

22、"致中和,天地位焉,万物育焉。"这句话描述了达到中和境界的境地,与天地相和谐,万物得以生长发育。这里表达了人与自然的和谐统一,体现了天人合一的观念。

23、本心不在外,唯自求而已。圣人之学,皆从自反中来。

24、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

25、对此,《中庸》在揭示人的私心方面同样做的不错。

26、其中的“明”,本意为光明、明亮,此处用作“聪明”之意

27、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

28、君子戒慎乎其所不睹,恐惧乎其所不闻。莫现乎隐,莫显乎微,故君子慎其独也。

29、父母之年,不可不知也,一则以喜,一则以惧。

30、能尽其性则能尽人之性;能尽人之性,则能尽物之性;能尽物之性,则可以赞天地之化育;可以赞天地之化育,则可以与天地参矣”的境界。

31、之道的理论基础是天人合通常人们讲天人合一主要哲学上讲,大都从子》的“尽其心者,知其性也;知其性,则知天矣”(《尽心》)讲起,而忽略中庸之道的天人合一,更忽视了天人合一的真实含义。

32、人无远虑,必有近忧。

33、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善天下。

34、"诚者,天之道也;诚之者,人之道也。"这句话指出诚实是天道的本质,而追求诚实是人道的本质。这里将人的道德与天道相联系,表达了天人合一的思想。

35、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

36、子曰:“人皆曰‘予知’,驱而纳诸罟擭陷阱之中,而莫之知辟也。人皆曰‘予知’,择乎中庸,而不能期月守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