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中的经典句子语录集中地-爱特加

生活中的经典句子语录集中地-爱特加

孔子以和为贵的名言警句作用【27句精选】

59

孔子以和为贵的名言警句作用

1、(2)和:调和、和谐、协调。

2、(3)先王之道:指尧、舜、禹、汤、文、武,周公等古代帝王的治世之道。

3、但从理论上看待这个问题,我们又感到,孔子既强调礼的运用以和为贵,又指出不能为和而和,要以礼节制之,可见孔子提倡的和并不是无原则的调和,这是有其合理性的。

4、【原文】

5、(1)礼:在春秋时代,“礼”泛指奴隶社会的典章制度和道德规范。孔子的“礼”,既指“周礼”,礼节、仪式,也指人们的道德规范。

6、有子说:“礼的应用,以和谐为贵。古代君主的治国方法,可宝贵的地方就在这里。但不论大事小事只顾按和谐的办法去做,有的时候就行不通。(这是因为)为和谐而和谐,不以礼来节制和谐,也是不可行的。”

7、【译文】

8、和是儒家所特别倡导的伦理、政治和社会原则。《礼记·中庸》写道:“喜怒哀乐之未发谓之中,发而皆中节谓之和。”杨遇夫《论语疏证》写道:“事之中节者皆谓之和,不独喜怒哀乐之发一事也。和今言适合,言恰当,言恰到好处。”孔门认为,礼的推行和应用要以和谐为贵。但是,凡事都要讲和谐,或者为和谐而和谐,不受礼文的约束也是行不通的。这是说,既要遵守礼所规定的等级差别,相互之间又不要出现不和。孔子在本章提出的这个观点是有意义的。在奴隶社会,各等级之间的区分和对立是很严肃的,其界限丝毫不容紊乱。上一等级的人,以自己的礼仪节文显示其威风;下一等级的人,则怀着畏惧的心情唯命是从。但到春秋时代,这种社会关系开始破裂,臣弑君、子弑父的现象已属常见。对此,由子提出“和为贵”说,其目的是为缓和不同等级之间的对立,使之不致于破裂,以安定当时的社会秩序。

9、“以和为贵”讲述的是隋朝时期的三个兄弟在一棵紫荆树的感召下从分离走向团结的故事。这个故事告诉我们当家庭中的每一份子都团结、都和睦,那么整个家一定会欣欣向荣,充满和谐。

10、有子曰:“礼之用,和为贵。先王之道,斯为美。小大由之,有所不行。知和而和,不以礼节之,亦不可行也。”

11、以国为先,以人为本,以和为贵,以诚为金,和谐友爱,公平正义,自力更生,崇文尚和,遵纪守法,诚信文明,孝奉双亲,善行天下,省身谦让,恩报祖国。

12、孔子的思想

13、以和为贵,是儒家倡导的道德实践的原则。出自《论语·学而》:“礼之用,和为贵”。就是说,礼的作用,贵在能够和顺。意思是,按照礼来处理一切事情,就是要人和人之间的各种关系都能够恰到好处,都能够调解适当,使彼此都能融洽,也是国家级工艺美术员朱子旺的一个作品。

14、下面是个人点评:关于这段话,钱穆先生在《论语新解》中解释说,这是儒家解释“礼”最精深、最精准的话了。李泽厚先生则指出,这章最重要的问题是“和”,也就是“恰到好处”。并认为,中国的辩证思维,即“中庸”思想,也就是指“恰当”,即“增之一分则太长,减之一分则太短”。

15、以和为贵,人际之和;安享天伦,居家之和;泰然处之,身心之和;自然和谐,天人之和。和气生财,家和事兴,内和外顺,心境平和,愿你以和赢取未来!

16、【评析】

17、【注释】

18、学而第一第12章,有子曰:“礼之用,和为贵。先王之道,斯为美,小大由之。有所不行,知和而和,不以礼节之,亦不可行也。”

19、在奴隶社会,各等级之间的区分和对立是很严肃的,其界限丝毫不容紊乱。上一等级的人,以自己的礼仪节文显示其威风;下一等级的人,则怀着畏惧的心情唯命是从。但到春秋时代,这种社会关系开始破裂,臣弑君、子弑父的现象已属常见。

20、人以正为贵,家以和为贵;邻以亲为贵,友以诚为贵;师以严为贵,体以键为贵;马以骏为贵,牛以勤为贵。衣以适为贵,食以素为贵;住以雅为贵,行以稳为贵;穷以志为贵,富以仁为贵;心以善为贵,品以端为贵;书以理为贵,学以精为贵。祝福以我为贵,朋友以你为贵!

21、儒家的创始人孔子在《论语·学而》中说到:“礼之用,和为贵。先王之道,斯为美,小大由之。”

22、对此,由子提出“和为贵”说,其目的是为缓和不同等级之间的对立,使之不至于破裂,以安定当时的社会秩序。但从理论上看待这个问题,我们又感到,孔子既强调礼的运用以和为贵,又指出不能为和而和,要以礼节制之,可见孔子提倡的和并不是无原则的调和,这是有其合理性的。

23、语出自《论语》。礼的应用,以和谐为贵。古代君王的治国方法,先贤流传下来的道理,最可贵的地方就在于此(依礼行事)。无论大事小事,如果只是死板地按照和谐执中的办法去做,有时也会行不通。这是因为为和谐而和谐,而不依照礼制来节制,也是不可行的

24、这章翻译成白话文是说,有子说,礼的作用,以恰到好处为珍贵。过去圣明君王的规矩,可贵的地方就在这里;他们小事大事都做的恰当。但是,如果有行不通的地方,便为恰当而求恰当,而不用一定的规矩制度加以节制,那也是行不通的。

25、有子,是孔子的学生。这里的“和”是“恰到好处”的意思,体现的是“度”或者说是“分寸感”,体现的是一种辩证思维方式,即所谓的“中庸”思想。

26、(4)斯:这、此等意。这里指礼,也指和。

27、读这个故事的感悟:凡事不要太冲动,以和为贵和气生财